(通訊員:謝呂欣)2025年3月2日至5日,兩年一度的歐洲真菌遺傳學大會在愛爾蘭都柏林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國際真菌學領域權威學者Özgür Bayram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和Kevin Kavanagh教授(愛爾蘭國立大學)聯合擔任主席。永利yl7703永利周志鵬課題組博士研究生謝呂欣代表課題組參會,并在大會上作學術報告,展現了永利在真菌遺傳學領域的科研實力。
本屆會議分為Workshop和主會議兩部分。Workshop聚焦真菌研究熱點,将真菌劃分為曲黴屬(Aspergillus)、脈孢菌屬(Neurospora)、炭疽病屬(Colletotrichum)、鐮刀菌屬(Fusarium)等六大類,共呈現118場口頭報告與97份牆報展示。主會議則貫穿真菌研究的全方面,涵蓋進化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合成生物學、動植物緻病真菌等18個主題模塊,吸引全球187場學術報告和433份牆報參與交流。
會議期間,多位國際頂尖學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英國皇家學會院士Neil Gow教授系統闡釋了真菌細胞壁多糖的動态結構與免疫識别機制。他提出,通過顯微成像與遺傳學工具構建的“空間精準細胞壁模型”,可揭示細胞壁重塑對抗真菌藥物療效的影響,為新型療法開發提供理論支撐。英國皇家學會及醫學科學院雙院士Robin Allshire教授揭示了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着絲粒異染色質的表觀調控機制,并發現真菌可通過表觀遺傳途徑獲得抗藥性,為理解病原真菌耐藥性提供了全新視角。
永利博士生謝呂欣于3月4日下午在會議上進行了題為“Mrm1 sustains the functionality of mitochondria by regulating translation elongation of all mitochondrial mRNAs”的口頭報告,展示了課題組在線粒體翻譯調控領域的最新成果。研究首次揭示Mrm1蛋白通過協調線粒體mRNA的翻譯延伸維持線粒體功能,為理解真菌能量代謝與适應性進化提供了關鍵線索。報告引發熱烈讨論,國内外學者對其創新性與嚴謹性給予高度評價。

會議期間,謝呂欣與都柏林大學Kenneth Wolfe教授深入探讨了酵母密碼子演化規律及其對真菌環境适應的影響。喬治大學Zachary Lewis教授與福建師範大學秦麗娜教授就Mrm1蛋白的分子調控機制提出建議,為後續研究指明方向。
“這是我首次在國際會議上作報告,既緊張又興奮。”謝呂欣感慨道,“與頂尖學者面對面交流,不僅拓寬了視野,更讓我深刻體會到科研無國界——一個科學問題可以吸引全球同行共同探索。”
支持學生參與國際會議是永利yl7703永利推動科研國際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周志鵬教授課題組先後選派學生參加冷泉港亞洲RNA Biology會議、美國真菌遺傳學會議等頂級學術活動。通過與世界頂尖團隊交流,學生逐步培養起國際視野、批判思維與協作能力,為其科研生涯注入持久動力。
審核人:周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