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實驗室】發酵工程課題組:創新科研、卓越自我
課題組簡介
課題組負責人:梁運祥教授
課題組導師:韓文元教授、李英俊教授、彭楠教授、葛向陽副教授、陳振民副教授、胡詠梅副教授、梅餘霞副教授、趙述淼副教授、陳正軍副教授
實驗室位置:工程中心、微重、一綜
研究生招生方向:微生物學、生物工程、生物與醫藥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緻力于應用微生物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資源在農業、食品等行業的應用開發,微生物代謝調控以及作用機制研究等。

創新、創業、創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導師就如同學生的鏡子,是示範,是榜樣,也是學習的對象。梁老師常言:“創新需要突破原有理論的約束,隻有敢于否定,才能有所進步。”因此老師們總是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思考空間,讓同學們在科學路上自由灑脫,迸發出更多的科研靈感。

儒學經典《大學》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不是空穴來風的一時興起,需要毅力與天賦,需要勇氣和智慧,需要師生們進行更多探索性的實驗。這其中的努力,離不開導師的傾囊相助,從儀器的設計、流程的貫通到數據的采取,導師們都會認真傾聽同學們的想法并進行讨論。當學生們徘徊不定時,導師們也常常鼓勵和肯定他們的想法,讓同學們體會到了科研不僅僅隻有枯燥的數據和不停地重複,也有大膽的嘗試和新奇的啟發點。同時,課題組老師們對待科研的嚴謹态度也讓實驗室成員敬佩。不管是在關鍵地方引導同學們,細化實驗方案,探究每個數據背後的合理性,還會具體到PPT上圖片的布局和線條的粗細。細緻、認真、追求完美,是老師們希望實驗室每位成員科研路上中應具備的寶貴品質。
發酵工程室課題組也非常關注科研成果的應用性轉化,優秀的科研成果不僅僅應該停留在實驗室裡,更需在企業生産中發揮科學的力量。課題組通過與稻花香等企業合作,研究改良白酒的生産工藝,改良白酒的釀造過程;篩選優良菌株用于飼料生産與污水治理;進行啤酒的釀造與腐乳等傳統發酵食品的生産等。科學研究不僅需要在書齋裡實驗室中窮經皓首,更需要在廣闊大地上幹一番事業,把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熱愛生活,快樂科研
實驗室大家長梁運祥老師一直強調,“科研應該是愉悅的。如果說科研之路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畫,快樂就是這副畫的底色;如果說科研之路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快樂就是這首歌的基調。”在這個大家庭裡,老師們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潤寬和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實驗室老師們與同學們的相處更像朋友一般,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在探讨課題實驗時,能耐心地聽取每位同學的想法并給予尊重和指導。導師給大家的指導大部分都是正向積極的,不斷鼓勵和肯定他們的工作,使同學們能夠以平和積極的心态對待課題,也更有幹勁去開展下一步實驗。課題組老師們用行動诠釋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光榮和神聖:來自“潤物細無聲”的美好,來自“桃李滿天下”的幸福,更來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感動。
勞逸結合,勇攀高峰
想要滿園花朵,就要給他綻放的時間;想要參天大樹,就要給它生長的空間。追求科研,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沉澱。在這過程中,需要及時調節自己,用一場羽毛球的拼殺,放空自己的心靈;用一次長走,給自己身體充電。用一次聚餐的空閑,與實驗室同學和老師們一起歡聲笑語;科研之路注定長路漫漫,道阻且長,樹立遠大的志向、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和維護好健康的身體也将助力發酵工程室的每位成員在科研探索中百折不撓,勇攀高峰。
以熱忱之心,鑽研科研,慢度日常。


